相关热词搜索:
我说:“我要做个强势的妈妈”。闺蜜白了我一眼:“现在的小祖宗,你即便柔情,都不见得买账”。那又怎样?那也不妨我尝试一下强势的反应。
女儿说:“你是天底下最坏的妈妈。”当然这是她在求援无果后,委屈的发声。我不生气,反而有点窃喜。因为妈妈变坏了。她就不可能像之前那么的依赖妈妈了。我洞察了女儿世界的全部变化,对她而言,无疑是一场震感较强的地震,重建工作很多。从开始的手足无措,到处求援。慢慢的变得有些条理性,且能安静、专注的对待自己的事情。离那个衣来伸手,饭来张口,有事没事找妈妈的“公主”越来越远。初为人母的妈妈,总想着把自己世界最好的东西给孩子。也倾心以此为轴的转动着。总有一天,你会发现,你的庇护,你的宠爱,其实让孩子放弃了很多自我的东西。我所谓强势,并不是我们嘴里常说的女强人。如事业型的,浑身散发着光芒的那种。而是一个有原则,有底线,调控有度的理想型人格。不是那个孩子一哭,就立马冲上去抱住安慰的妈妈。也不是孩子一撒娇,就立马心软,冲锋陷阵解决问题的妈妈。更不是没有原则的任由孩子自由发展的妈妈。做到强势,不是熟视无睹,也不是静观其变。而是理性的评价,中肯的劝导,合理的引导。中间看似少了很多的母子温情,但是建立的是更厚重的一种情感。一种维系,延续更久远的深情。
有了老大的经验,带老二似乎就容易多了。至少可以PASS掉那些不成功的方式方法。无论是专家还是教本,倡导最多的是树立自身榜样的去影响孩子。但一个家庭中的孩子,性格建立还是行为习惯往往大不相同。难道是所受影响不同?我更客观的去研究了这个问题,之所以老二身上的缺点不显现,关键点在氛围的影响上,不是来源于父母,而是家庭结构。老二在成长过程中,亲历,目睹了父母对老大的批评,斥责。那么他就反射性的接收到这样不对的信号。于是,他的思想体系的建立就更成熟一些。每当儿子礼貌性的对我说:“妈妈我好爱你。”“妈妈出门注意安全。”“妈妈天冷穿棉袄”。从礼仪上我很受用,但是从情感上我有点内疚。这个时候,我总习惯性的摸摸他的小脑袋,俯身亲吻一下额头。作为你们的妈妈,那个面冷心暖的妈妈。必须这么强势的走下去,带着妈妈的面具一路的陪伴,用独有的方式呵护下去。
朋友说:“很佩服你,能忍住不真情流露。”我回一礼貌性的微笑。谁说那不是真情流露。并不是每天对着他们笑,每天陪着他们闹那叫真情。每天陪着他们成长一点,每天陪着他们完善自己也叫真情。尽管我是一个不讨喜的妈妈,但我依然很爱我自己!